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内容
 
  人民法院报:执行“破冰” 江山用心念好“陪”字诀
  来源:2018年12月15日8版    发布时间:2019-01-12 09:14:58    阅读:14372次

 周凌云 文/图  
        在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进程中,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用心念好“陪”字诀,用足用好人民陪审员这支“编外队伍”,在协助查找执行线索、案件执行及化解涉执信访等方面顺利“破冰”,成效明显。


    执行线索的“消息源”
    “老柴,谢谢你帮忙查到了被执行人的联系电话,现在案件已履行完毕。”不久前,江山法院执行庭的吴俭向人民陪审员柴元德道谢。
    之前,吴俭手上有个案件,标的额虽然只有2万余元,然而经过调查,被执行人名下查不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手机也欠费停机。此时,吴俭向被执行人所在乡的人民陪审员柴元德求助,电话告知相关情况后,吴俭通过微信发送了执行案件协助执行单,详细写明了需要协助执行的事项。
    两天后,吴俭就收到柴元德的反馈单,上面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及下落情况一项项清晰明了,单子上还有从被执行人家人处要到的最新手机号码。
    “好在查到了手机号码,刚开始打电话被执行人不是关机就是拒接。我就通过12368平台不断发送短信,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最终被执行人慑于法律的威严,主动联系我,履行了义务。”吴俭回忆案件执行的过程,也为柴元德竖起了大拇指。
    “有很多被执行人在乡下,在查找这些被执行人的财产及下落这一点上,信息化手段往往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为了突破这个限制,我们想到,院里有部分人民陪审员是乡镇干部,他们熟悉社情民意,而且与村干部、村民打交道多,可以很快拉近距离,更容易查找到有价值的执行线索。”江山法院副院长夏士盛介绍说,许多人民陪审员成了法院的“千里眼”“顺风耳”,为法院执行工作攻坚破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据江山法院执行庭内勤严国民介绍,2018年以来,身兼乡镇干部的人民陪审员协助查找执行线索,多的有上百件,少的也有几十件,深受广大执行干警好评。


    标本兼治的“糅合剂”
    “赔偿款到位了,纠纷也一并化解了,还是法院有办法。”2018年11月28日,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的1.4万余元赔偿款当场兑现,在人民陪审员徐铁军以及街道、村干部的协助下,事件的“祸端”——相邻权纠纷也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而画上了圆满句号。
    江山市清湖街道某村的占某和徐某是邻居,占某家门口的菜地和徐某的协屋相邻,双方因为菜地与协屋的界址问题存在矛盾。2017年12月5日,占某在菜地耕种时,又因为界址问题与徐某产生口角,进而大打出手,徐某的婆婆赵某闻声,也加入“战团”,并戳伤了占某的眼睛。双方因此分别被公安机关处以罚款和行政拘留。
    后来,占某以身体健康权受到侵害为由,向江山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根据责任划定,判徐某、赵某赔偿占某医疗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1.4万余元。案件在2018年9月18日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除非法院帮忙分清菜地与协屋的界址,否则宁可拘留,也不付赔偿款。”承办该案的执行员毛卓渊上门走访,被执行人的态度始终如一。
    “本来界址问题不属于本案的执行范围,但如果不一并协调处理好,以后还会生出事端。”想到这里,毛卓渊马上联系了在清湖街道综治办任副主任的人民陪审员徐铁军,介绍案件相关情况并邀请其到现场协助调解。当天,徐铁军还叫上了街道的人民调解员以及当事人所在村的村书记。
    纠纷双方一碰面就“火药味”十足,互相对骂,毛卓渊和徐铁军赶忙把双方分开来,背对背做思想工作。经过近一上午的耐心疏导、解释,在村干部及村民的见证下,毛卓渊和徐铁军拿来卷尺,现场敲定了界址,双方也当场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兼顾化解纠纷源的做法,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感谢,在场的干部、群众也拍手叫好。
    “许多相邻纠纷、赡养纠纷到了执行阶段,如果只是机械地就案办案,承办人只负责把钱执行到位,这样治标不治本,以后说不定会产生更大的纠纷。”江山法院执行庭庭长何旭介绍,此时邀请既懂法律规定、又熟悉民情的人民陪审员协助,情、理、法交替做工作,为双方当事人全面分析利害关系,往往能把“祸根”连根铲除,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信访火情的“消防员”
    2018年2月22日,手捧申请执行人修某签字的权利实现确认书,江山法院执行员伍韦翰与在场的人民陪审员周曹平双目相视,都露出了微笑。书记员也在边上打趣道:“案件执结了,厚厚的案卷材料尤其是信访材料终于可以归档了。”
    2011年11月,陈某驾驶两轮摩托车撞倒了对向骑自行车的修某,造成修某九级伤残,最终被判决赔偿9万余元。在执行过程中,因为被执行人程某拒不履行,被处以司法拘留十五日。不料,此后程某外出打工,音讯全无,也查不到任何财产线索。作为同村村民,修某也是多年没有看到程某再在村里露过面。
    修某坚持认为,赔偿款执行不到位就是法院执行不力。于是,她便开始了四处信访。
    “虽然为案件的执行花了更大的精力,穷尽了措施,但就是得不到当事人的认可。”为了答复这些信访事项,承办人只能投入更大的时间和精力。
    2017年,因为申请执行人修某家庭生活确实困难,法院还为其争取了一笔司法救助资金。但信访的“火情”仍旧蔓延着,并没有终止的迹象。
    伍韦翰联系了双方当事人所在镇的人民陪审员周曹平,两人多次上门做释法说理工作,申请执行人的态度慢慢扭转。
    与此同时,伍韦翰和周曹平又在村主任的陪同下,上门做被执行人父亲的思想工作。
    “将心比心,如果不出这个事故,修某家里也不会这么困难。”“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你儿子这样子一直躲避也不是个办法。”通过一次次做工作,陈父主动联系了陈某,令其与修某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
    据统计,2018年以来,江山法院执行信访案件办结率为100%。
    “人民陪审员本身就来源于人民,通过他们向人民群众宣传‘执行难’和‘执行不能’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被理解、接受,从而更广泛地凝聚共识,为从源头上治理执行难营造良好的氛围。”夏士盛表示。



 
 
 

Copyright © 2015-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 www.jsfycourt.gov.cn 版权所有

北环路133号 电话:0570-4119111 4119110(执行) 传真:0570-4119111 邮编:324100
访问量: 18802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