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浙江全省法院收到两项事关民生案件的通知:《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和《加强企业欠薪案件审判执行工作》,通知要求全省法院在春节前用20天左右的时间,重点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动报酬、申请执行人生活极端困难的案件,依法保障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涉弱势群体案件高发期,连续6年通知保持高压态势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部分领域欠薪纠纷居高不下。2013年全省法院新收劳动纠纷案件3.31万件(含劳务合同),同比上升15.27%,审结3.29万件,标的总额4.99亿元。其中劳动争议案件新收2.73万件,同比上升6.7%,审结2.7万件,标的总额4.1865亿元。年底又是企业拖欠工资纠纷易发高发时段,预计2014年“双节”期间企业欠薪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同时,由于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涉民生案件执行,数量多,执行难度大。
“这些案件关系职工、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如果不及时妥善执行,还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浙江高院执行局副局长聂纵说,全省法院要本着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实际,加大对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力度,促进完善涉民生案件的快速执行机制、主动执行机制、优先执行机制,在执行资源使用上适时适当给予倾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条件。
自2008年以来,浙江省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数量虽有起伏,但总体一直在高位徘徊,2013年又冲到历史新高。浙江高院连续六年在岁末年初下发通知,要求全省法院保持高压态势对欠薪案件说“不”,要求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督促欠薪企业等涉民生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完善便民措施,简化诉讼程序,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坚决依法查控、遏制涉案企业主出逃或转移隐匿资产,严格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要加强与当地党委以及人力社保、公安、建设、工商的沟通,加强与行业协会、工会、劳动仲裁等组织机构的联系,及时协调,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全覆盖网络,提高处置效率。
杭州等地法院迅速拿出措施采取行动,重点排查涉民生案件。对拒不履行涉民生案件的被执行人,杭州全市法院采取三个“一律”:一律用上所有执行措施,一律在征信系统公布,一律限制高消费、限制招投标、限制融资信贷等。
恶意欠薪入刑43件,相比上年同期翻番
李某经营着一家建筑装饰公司。这个初中文化的聪明人,着实没想到因拖欠雇工工资把自己送进了牢房。
2012年9月1日,李某为装修杭州一家酒店,以工程分包和直接雇佣方式组织50余人进行施工。5个月后,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李某躲藏起来了。2013年1月底,其建筑装饰公司收到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责令他结清劳动者工资后,仍有21.7万余元未支付。为此,9月25日李某被公诉至杭州市滨江法院。19天后,滨江法院判决认为,李某以逃匿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其行为已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
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新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43件49人,是上年同期两倍;审结36件,对43人恶意欠薪给予刑事处罚。对于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有财产拒不履行义务的,浙江法院加大惩罚打击力度,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协调配合,有力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妨害公务的犯罪行为。
同时,积极利用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方式,充分发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春节前后又是旅游消费、参与消费及其他高消费活动集中期,全省法院将“黑名单”与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结合,在主要饭店、宾馆、机场、车站建立协作机制,决不让拉入“黑名单”的债务人大吃大喝、逍遥游玩。
全省基层法院普设绿色通道,快审快执涉民生案件
来自于广西土家族的小谭,2013年12月21日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法院赢得了属于劳动者应有的尊重和权利。
小谭自2010年3月起受聘绍兴一家公司,工作期间公司一直未给他缴纳社保,还非法收取违章事故押金5000元。2013年3月20日,双方订立劳动合约,安排小谭做驾驶员,合同期从2013年3月20日至2014年1月30日,约定工资加奖金,并提出“私自离岗或因自身原因要求解除合同的、中途被辞退一律按80元/月结算”。后因公司不能正常维持,小谭于2013年8月离开后,因被拖欠工资经劳动仲裁不满向越城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审理判定,合同约定有关解除合同的结算内容排除劳动者权利,应属无效条款。公司应返还押金5000元,支付2013年2月至8月拖欠工资18672元、经济补偿金12695.10元,并为其补缴养老保险。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省基层法院普遍设立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绿色通道和快速处理机制,宁波中院2010年设立专门审判机构专司劳动争议案件审理,金华中院2013年开始试行劳动争议纠纷专业合议庭制度,方便劳动者快捷利用司法资源。全省法院实行立案一站式服务,上门立案、预约立案、电话立案、巡回立案;加大财产保全力度,放宽保全条件;尽量适用简易程序和速裁机制,巡回审判、假日审判、夜间审判多措并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放宽救助条件,减免诉讼费用;强化执行措施,坚决依法查控、遏制涉案企业主出逃或转移隐匿资产,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行为。全省法院充分依靠党委政府,积极参与联动机制,加强与劳动保障及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及时通报拖欠劳动报酬企业名单和拖欠数额,通过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取消投标资格等行政手段,促使企业履行义务;与经贸主管部门建立企业主负债外逃的快速反应机制,防止资产流失;在拖欠劳动报酬高发的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和工资发放备案制度;与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沟通,防止企业主外逃并保护好企业资产;与新闻媒体等联手,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恶意拖欠劳动报酬单位和个人,公布“执行黑名单”。
“追索劳动报酬等涉民生案件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势必影响当事人基本生活。全省法院紧盯涉民生案件特别是涉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快审快执,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规避执行行为,坚决快速把财产执行到位。对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绝不手软,全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利,为其过上舒心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浙江高院执行局副局长聂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