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在人民陪审员管理使用过程中,秉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理念,在强内涵、提素质的基础上,着力拓展其功能外延,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协助送达、诉前调解、案后执行、信访化解等诉讼“流水线”,收获了诸多高“附加值”产品。
陪同送达解疑惑
在民商事司法实践中,受送达人躲避送达甚至拒收法律文书等现象长期存在,“送达难”成为制约审判效率、影响当事人实体权利实现的“拦路虎”。为此,江山法院探索建立人民法庭与人民陪审员联合集中送达机制,由人民陪审员陪同进行案件诉讼材料的送达。
该院法官郑爱华对该机制感触颇深,她承办了一起信用卡纠纷案,向贺村镇某村的被告朱某邮寄的应诉文书及开庭传票被退回,回执单上注明“此人外出下落不明,母亲拒绝签收”。
郑爱华联系了在贺村镇任职多年的人民陪审员黄以安陪同上门送达。一开始,朱某母亲不愿配合。在村干部的见证下,黄以安为朱某母亲答疑解惑,告知她代签不会有法律风险,反而是对其儿子相关权利的保护……最终,朱某母亲打消顾虑代签了法律文书。随后朱某在开庭前还清了涉案款项,原告撤回了起诉。
“人民陪审员用方言释法说理,阐述签收、代收的意义,拉近了与当事人或其家人的距离,缓和了情绪,大大提高了诉讼文书的一次送达成功率。”郑爱华说。
据统计,该院两个基层派出法庭在人民陪审员的陪同下送达,诉讼材料直接送达率达到91%,有效促进了基层矛盾的及时高效化解。
配合调解化纠葛
“再公正的判决也很难让双方都满意,而调解则能实现双方利益的均衡,确保案结事了。”面对调解效果好与案多人少矛盾,江山法院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用足用好人民陪审员这股有生力量,充分发挥其熟悉乡土人情的优势,积极邀请他们参与调解,有效化解矛盾纠葛。
今年4月下旬,江山法院峡口人民法庭受理了一起村委会诉村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
2014年5月,村委会建了一个露天垃圾池,与87岁的毛老汉家大门隔路相对,臭气熏天。毛老汉多次要求村里移址,村里应承后却一直未落实。2015年11月,毛老汉一气之下自行拆了垃圾池。村里又运来建筑材料准备原址重建,并将毛老汉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鉴于双方矛盾冲突激烈,承办法官仲舒邀请人民陪审员罗方忠协助庭前调解。有30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罗方忠主动上门找“症结”,分头说理劝和,双方答应坐在一起接受调解。
“农村人爱面子,上法庭总觉得脸上无光。”罗方忠深谙此道,特地联系法官安排在村会议室调解。
调解时,罗方忠既批评了村里未作环评建造垃圾池的不妥举动,也批评了毛老汉损坏集体财产的违法行为。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毛老汉赔偿村委1200元损失,村委保证不再在原址建垃圾池,清除遗留的建筑材料。
“本来打算村里告我们,我们也告村里。通过你们的调和,烦了两年的事情尘埃落定,以后再也不用折腾了。”毛老汉的儿子不住道谢。
助力执行促兑现
“人找不到又没财产,以为这钱一时半会儿拿不到了,没想到这么快就了结了,太意外了!”在江山法院领取了执行款,申请人李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起案件能“意外”执结,要归功于身兼执行协助员、人民陪审员两职的柴元德。
李某申请执行的离婚纠纷案,被执行人张某家远离市区,执行法官多次上门均吃了“闭门羹”,也未能查获可供执行财产线索。执行法官将案件相关信息告知被执行人所在乡的执行协助员、人民陪审员柴元德,期待借力破解执行僵局。
接到任务后,柴元德多次到村里做被执行人亲属工作,及时向执行法官反馈信息,随时沟通执行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柴元德打听到被执行人在一处工地上班,与执行法官一道找过去,最终促成被执行人向工地老板预支工资履行了债务。
“长期的司法实践证明,执行工作单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是行不通的,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江山法院执行庭庭长周海林说,该院健全完善协助执行网络,选聘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乡镇干部为协助执行员,人头熟、信息广的他们成为法院执行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每人一年协助执行案件多的近两百件,少的也有百来件。
化解信访保稳定
许多当事人信访不信法,信访答复、化解牵扯了法官的很多精力。江山法院充分发挥基层人民陪审员优势,有意识地让其参与案情疑难复杂特别是当事人有可能上访案件的审理与调解,协助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力争将信访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江山法院受理的原告吴某诉被告毛某的相邻通行权纠纷一案,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矛盾很深且案情复杂,遂邀请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庭审前,人民陪审员程洋冰与承办法官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和调查,并组织原、被告双方多次调解,双方都为“争一口气”互不相让。最终,合议庭依据现有证据依法作出了判决。判决生效了,但认为自己占理的原、被告双方对判决结果都不满意,法律救济行不通,他们转而向相关部门不断上访、信访。
考虑到纠纷的特殊性,为了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陪审员程洋冰在判后又主动介入调解。他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第一次持续了4个小时的调解无果,第二次调解无果,第三次调解无果……程洋冰极力寻求法理与情理的平衡点,经过7次上门以及最后一次三轮近10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各自作出了让步,堵塞的道路恢复了顺畅通行,原先剑拔弩张的邻里复又握手言和。
近年来,江山法院通过积极引入人民陪审员参与信访化解,切实增强矛盾化解合力,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我院现有人民陪审员80人,除正常案件陪审之外,如能挖掘每人身上的一种附加值,大大缓解法官压力不说,对司法民主、公正以及公信的推进作用也可能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江山法院院长崔正华笑着算了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