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急于“录取”的心态,谎称与学校有关人员有特殊关系, 以“补录”、“内部报名”等方式,向家长索取“跑门路费”、“好处费”实施诈骗的犯罪已屡见不鲜,但仍有为数不少的人落入这种陈旧的入学骗局。
近日,我院审结的一起诈骗罪。被告人徐某谎称自己有“入学名额”,先后从方某、周某处共骗得人民币62000元,其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5000元。
今年5月的一天,方某想通过徐某帮忙让其孩子上江山市区实验中学,徐某告诉方某孩子成绩不好不能进入,方某则请徐某帮忙让其孩子进入滨江中学就读,徐某谎称其与教育局长关系很好,可以帮忙“活动下”。
5月29日,徐某以学校开始“内部报名”为由到方某处骗得人民币15000元。几天后,徐某又以早点将事情定下来为由到方某处骗得人民币10000元。后徐某以其隔壁亲戚的孩子生病要到杭州就医为由再次从方某处骗得人民币2000元。
徐某因从方某处骗得的钱不够还款,即起意到方某的朋友处骗钱。6月底的一天,徐某谎称还空着一个滨江中学的名额,方某即将周某介绍给徐某。双方约定由周某给徐某35000元,其中30000元作为报名费,5000元作为找人托关系的费用,徐某则帮忙将其小孩安排进滨江中学就读。
当下优质教学资源“争夺战”日趋激烈,一些口碑不错的学校成为学生家长们争相追逐的“香饽饽”,究其原因,除了小地方熟人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紧密从而导致互惠性关系,人情请托现象普遍存在外, 还有家长自身的心理因素,广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就读、办理入学手续时,一定再三要提高警惕,避免因急于“望子成龙”而被骗。